友誼是不可考驗的,良好人際關系中最重要的粘結劑是人格特質中的信任、真誠與公平,友誼更是如此。
當我們起意要考驗朋友時,這表明我們對對方是沒有信任的,因此,當考驗發(fā)生時,你的真誠和信任蕩然無存,不僅如此,考驗破壞了社會交往中的公平原則,我認定你是我最好的朋友,我給予你完全的信任,你卻不信任我,還要用如此惡劣的考驗來檢驗我,這不公平,這讓我無法再信任你。
所以,考驗對友誼的打擊往往是致命的(對愛情、親情等所有人際關系都一樣)。
術語:人格特質 信任 真誠 公平原則 心理現實 客觀現實 社會學習(觀察學習)
現在的人“朋友”似乎多得很,社交網站上的“朋友”就不用說了,是沒有上限的,想要多少就可以有多少,本地的外地的,中國的外國的,整個一個任我行;現實生活中,不論是工作中認識的還是生活中認識的,剛見面,剛剛交換完名片,轉身給后來者介紹時,就會說:這是我的朋友(有時候,過了幾天,被新認識的人騙了,萬分痛心地對別人說:我被朋友騙了,這個世界太黑暗了)……
《我最好的朋友》這部電影中的古董商人弗蘭克就是這樣一位自認為有很多朋友的人。
故事開場時,弗蘭克為了買到一位逝者家的一件古董而去參加了一個葬禮,回來后百感交集,因為他發(fā)現算上逝者的遺孀,參加葬禮的只有7個人,可是當他把這個告訴一塊共進晚餐的工作伙伴時,一個心直口快的人說:參加你的葬禮的人不會比這多!
弗蘭克非常吃驚,他問:為什么?別人回答:因為你沒有朋友。
他替自己辯護:“想看看我的記事本嗎?我的日程都排得滿滿的,我每天都有至少15個約會,都要和別人一塊吃飯”(心理現實)。
他的合伙人很干脆地打斷他:別提那些社交應酬了。在你眼里只有古董最重要。我們說的是你的朋友,你最好的朋友(客觀現實)。
然后他們就開始打賭,如果他能夠在十天內向工作圈里的人展示自己最好的朋友,就將贏回與合伙人合買的值20萬歐元的古董陶罐。
于是,就開始了這位古董商尋找并且展示自己朋友的故事。他先是在熟人中去尋找,結果發(fā)現大家都不喜歡他,都只是把他當作生意伙伴或者熟人而已。善于學習的他轉而去書店找有關友的書,又去心理醫(yī)生開辦的交友小組學習交友之道,還給友誼熱線打電話做咨詢,同時還注意觀察周圍的人,這個過程中,他遇到了出租車司機布魯姆。
布魯姆是一個百科知識控,總是如饑似渴地學習并且積累各科知識,從小就立志要參加電視臺的知識競賽節(jié)目。布魯姆此時也正被朋友問題所困擾:他最好的朋友帶走了他的妻子,為此,他曾經傷心了很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