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面對抑郁的親友時,都會有種有口難言的困擾:很想說些什么,卻又不知道該說什么;或是說了一堆,對方卻是更加難受。
身受抑郁之苦的人們,也普遍感受到身旁親友們的困境:人人都宣稱自己是出自好意,想要幫助自己,但是不管話怎么說,自己就是越聽越難過。一個女孩問我:我快要被這些“善心人士”搞到崩潰了,有沒有一種與抑郁癥患者溝通的指南,讓我拿去給他們看?
一、無法具體被執(zhí)行的事情不要講
“你就是想太多,放開心胸,凡事都拋在腦后”、 “開心點,板著臉孔干什么?” 、“事情就讓它過去,不要去想就好了”這類的話語是我們最常拿來安慰心情不好的親友的話,然而,你想過嗎?我們從嬰兒開始,學過怎么抬腿走路、怎么蹲下、怎么舉手拿蘋果、怎么騎腳踏,就是沒有學過怎么“開心點”,沒上過任何一堂“不要去想就好了”的課。你可能天真的以為用輕松的語氣講這些心靈雞湯,個案就會跟著自己一起變輕松,事實上,你等于在命令個案指揮一條根本不存在的“通往翅膀的神經(jīng)回路”,個案只會知道你很努力幫他,不忍心看你失望,自己心情糟透之余,還要強撐著笑臉讓你開心,卻始終沒辦法做到你要他做的“揮動翅膀”,變得更加自責,覺得自己很沒用,更是充滿無力感。
對抑郁個案說話,每一句話都要夠具體,切實可行。抑郁癥的患者心靈已經(jīng)太虛弱,沒有足夠腦力與精力來理解那些“偉大高深”的大道理了,就算知道,也沒有能力執(zhí)行;所以請把“心靈雞湯”留給沒有抑郁癥卻自以為充滿人性關懷的人去自我陶醉,用淺顯易懂且容易執(zhí)行的“白話文”來告訴個案。例如:“等一下如果雨停了,我可以陪你到中庭走一圈,如果不方便也沒關系。”“冷氣會不會太冷?幫你調(diào)高一度!薄叭绻阍谏嘲l(fā)睡得比較好,那我?guī)湍隳脳l被子來。”“如果臉書留言讓你看到心煩,那我們先暫時關閉,后天中午十二點再打開,我知道你很想看又不想看,總之,這幾天你先休息夠了,有力氣去面對再說。好嗎?”
二、不要用自己經(jīng)驗否定個案的遭遇
“你遇到這些算什么?我當年遇到更大的困難都熬過來了……」”人們常常企圖展示自己親身遭遇的艱難,來給對方打氣,但是,如果仔細觀察,通常講著講著,人們講到最后,往往都是在回顧自己的豐功偉業(yè)來滿足自己的爽度,而個案反而被晾在一邊,倘若說話者是長輩,那個案還得邊說邊陪笑,適當?shù)匕l(fā)出同理的聲音與問句,否則長輩還可能會大發(fā)雷霆。
就曾經(jīng)有一位女孩告訴我:她是基督徒,但是她看到教會就害怕,因為只要她在小組里分享,然后接下來她就得面對一堆輪番上陣的“好人”,想要來勉勵她,卻越講越激動,想到自己當年奮斗的點點滴滴,個個都被自己給深深感動了,結(jié)果反而是她在照顧大家的心情,讓她啼笑皆非!拔沂遣皇窃摳麄兪兆稍冑M啊?”這女孩苦笑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