續(xù)慢慢入睡。我感覺到,它還會再次襲擊我。果真,剛入睡,就又是一次夢魘。我又一次在恐慌中醒來,身體還是不能動彈。但等好轉過來后,我再次安靜地入睡。夢魘,則再一次襲來……
在很短的時間內(nèi),這種情況上演了五六次。但最后一次夢魘過后,我清晰地感覺到,我捕捉到了夢魘背后的某種信息,我對自己生命中一些極其重要的事情的理解,到了一個新的深度。同時,先前讓我懼怕的漆黑的臥室,仍然一如既往的漆黑,但現(xiàn)在這種黑暗變得溫暖、靜謐而和諧,讓我感覺自己就像胎兒躺在媽媽的子宮一樣。
這一次,只有這一個晚上遭遇到了夢魘,后來再沒有重復。顯然,當我沒有和這種嚴重的恐慌對抗時,沒有試圖消滅它征服它戰(zhàn)勝它時,它反而將我?guī)肓艘粋新的境界。
就是從這個經(jīng)歷中,我初步得出這個結論:恐慌的背后,常藏著我們生命中重要的答案;恐慌程度越高,答案就越重要。
后來,我這個結論不斷得以驗證。譬如,31歲的廣州女子阿寧,一天晚上突然驚恐發(fā)作。當時是子夜時分,剛從小憩中醒來的她陷入了一種很難形容的恐慌,屋內(nèi)還有燈光,她小憩前看的書就在床頭,還未合上,但她覺得,小憩前還感覺很溫馨的臥室,現(xiàn)在仿佛是一個無比狹窄的牢籠,憋得她喘不過氣來。她匆匆地收拾一下,逃出了臥室,也逃出了家,跑到她最好的朋友家里,讓朋友陪著她過了一晚上。
后來,她對我說,這是她長這么大經(jīng)歷的最可怕的一個晚上,她從未如此恐慌過。但在我看來,這次最可怕的恐慌,也恰恰是在提示她,她目前的人生狀態(tài)中有一個最重大的缺陷。
這個缺陷,就是愛情。
阿寧不反對愛情,但她要的是那種最純潔的愛情,假若追求她的男子有一點性的暗示,或者有身體的接觸,或者談到其他喜歡的女孩,她就會覺得,這個男人很臟,于是她就逃離這個男人。結果,盡管現(xiàn)在已31歲,但她還沒有過一次戀愛,最多只是和一個男子交往了三星期,而交往的方式也只是發(fā)短信。但那男子對她不耐煩了,于是不再和她主動聯(lián)系。而她的恐慌發(fā)作的那一天,也恰是這個男子不再和她聯(lián)系后的第三天。
和我交談的時候,阿寧說,她要的是純潔的愛情,如果沒有,那她寧愿一個人過。
這是她意識上的想法,意識上的觀念。但這種觀念,只能讓她陷入孤獨,違背了她內(nèi)心真正的需求。這種極端的恐慌,可以說來自潛意識,其功能就是提醒她,和男人的關系,比她意識中以為的要重要的多,她不能再這樣下去了。假若她還是持有這種觀點,還是拒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