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就好像她的潛意識在說,不能在晚上睡覺,如果這次不睡著,她就可以避免第二次被重要的親人拋棄了。這是心理上常玩的“刻舟求劍”的游戲。
面臨極端的恐懼,我們最容易想到的是“戰(zhàn)勝”。張女士正是如此,她一遍遍地檢查門窗有沒有鎖緊、打開所有的燈、把電視調得很響、找成年人陪,都是為了戰(zhàn)勝恐懼。
假若她去求治,一些醫(yī)生也會采用戰(zhàn)勝恐懼的策略,譬如給她開較大劑量的安眠藥或其他精神類藥物,也可以采用系統(tǒng)脫敏的方法,即讓她對自己最害怕的事情做一個排列,把最害怕的情形、其次害怕的情形一直到可以忍受的害怕的情形一一列舉出來,然后從可以忍受的害怕的情形——譬如有成年人陪伴——開始練習,先適應這種情形,然后逐步提高所能適應的恐懼的程度,最后做到能適應最懼怕的情形——完全一個人過夜。
這些“戰(zhàn)勝恐懼”的做法,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。但最好的辦法是,她應去聆聽恐懼,發(fā)現(xiàn)恐懼所傳遞的信息。假若她徹底明白,自己的恐懼是來自4歲時被父母拋棄的經(jīng)歷,那么這種恐懼或許就可以很自然地擺脫了。
不僅如此,當明白這一點后,她的內心會變得更和諧、更完整,她的人格也大有可能會出現(xiàn)不可思議的成長,而她對自己人生的理解也進入一個新境界。如果只是單純地“戰(zhàn)勝恐懼”,是不會有這樣的收獲的。
對這一點,我也深有體會。2003年,有一天,我做噩夢,半夜里突然在極度恐慌中醒來,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無法動彈,幾分鐘后身體才恢復過來。當時我采用的也是“戰(zhàn)勝恐懼”的策略,爬起來,打開燈,要么看一會兒書,要么想一些陽光的事情,要么去陽臺上坐一會兒,而陽臺對面的萬家燈火會給我相當?shù)陌参浚瑤椭視簳r平靜下來。
但是,這種“戰(zhàn)勝恐懼”的策略只能起到暫時的作用,一般是隔一天,我又會遭遇夢魘,又是醒來后發(fā)現(xiàn)自己不能動彈,又是采用同樣的策略,又是達到暫時的效果……隔一兩天,又一次遭遇夢魘。
這種情況持續(xù)了近20天,夢魘才不再襲擊我。那時我非常詫異,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子,一開始我以為是睡覺姿勢的問題,但無論我怎樣變換睡覺姿勢,夢魘仍然會襲來。那一定是心理的原因,但因為當時還沒有從事心理學的工作,就沒有刻意去尋找它的原因。
去年的一天晚上,我又一次遭遇夢魘,和2003年的情況一模一樣。突然醒來后,還是不能動彈,還是極度的恐慌。但是,這一次我沒有想去戰(zhàn)勝它,而是等身體能動彈之后,繼續(xù)安靜地躺在床上,繼